吲哚美辛的作用、用途及注意事项
消炎痛又叫吲哚美辛,是20世纪60年代问世的非激素类解热镇痛抗炎药。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痛风、骨关节炎等疾病。其抗炎、抗风湿作用比氢化可的松强两倍,解热镇痛作用比阿司匹林强,对炎性疼痛也有镇痛效果。
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消炎痛除了具有解热、镇痛及抗炎等作用外,还可用于下列疾病的治疗。
1、结核性胸膜炎:有人用消炎痛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其疗效,在改善症状、退热、血沉恢复上与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方法:口服消炎痛 25毫克,3次/天,疗程3~4周。实践者认为,在抗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消炎痛。消炎痛尤其适用于不宜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
2、频繁遗精:有人用消炎痛治疗频繁遗精患者,效果满意。遗精与体内前列腺素多量分泌有一定关系,因而抑制前列腺素产生的消炎痛可治遗精。方法:消炎痛25毫克,3次/天,共10天左右,或消炎痛50毫克,每晚睡前服,共10天左右。治疗12例,遗精停止9例。
3、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用消炎痛治疗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一般用3~5天后眼压可恢复正常。方法:口服消炎痛25毫克,3次/天。
4、盗汗:消炎痛可减少盗汗,特别是对于临终期患者身体衰弱而致的盗汗,消炎痛可减轻其因盗汗带来的痛苦而有助于临床护理。有人用消炎痛治疗小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所致的多汗和睡觉出汗也取得较好的效果。方法:口服消炎痛,每次0.5~1毫克/千克体重,3次/天。
5、早产:有人用消炎痛防止早产,使宫缩消失或减弱,见效率为80%。实践者认为,前列腺素可诱发临产宫缩。消炎痛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抑制子宫收缩,**孕期,防止分娩活动。用法:口服消炎痛50毫克,1次/12小时,早产症状消失后停药或改为25毫克/天维持。
6、带状疱疹:有人用消炎痛外用治疗带状疱疹47例,其疼痛、红斑、肿胀等主要症状可以改善,发病后10天内开始涂敷者,不管是否口服消炎痛,见效率为90%。方法:以1%消炎痛溶液涂患处,2~4次/天。
应用吲哚美辛的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反应:吲哚美辛片与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性.由阿司匹林过敏引起的喘息病人,应用吲哚美辛片时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对其他非甾体抗炎、镇痛药过敏者也可能对吲哚美辛片过敏。
2、吲哚美辛片解热作用强,通常1次服6.25mg或12.5mg即可迅速大幅度退热,故应防止大汗和虚脱,补充足量液体。
3、吲哚美辛片因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使出血时间**,停药后此作用可持续1天。用药期间血尿素氮及血肌酐含量也常增高。
4、下列情况应慎用:(1)吲哚美辛片能导致水钠潴留,故心功能不全及高血压等患者应慎用;(2)因吲哚美辛片可使出血时间**.加重出血倾向,故血友病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患者应慎用,此外,吲哚美辛片对造血系统有抑制作用,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等患者也应慎用。
5、用药期间应定期随访检查:(1)血象及肝、肾功能;(2)个案报道提及吲哚美辛片能导致角膜沉着及视网膜改变(包括黄斑病变),遇有视力模糊时应立即作眼科检查。
6、为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吲哚美辛片宜于饭后服用或与食物或制酸药同服。
7、吲哚美辛片不能控制疾病过程的进展,故必须同时应用能使疾病过程改善的药物。由于吲哚美辛片的毒副反应较大,治疗关节炎一般已不作优选用药,仅在其他非甾体药无效时才考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