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的正确贴敷
一)穴位贴敷疗法的功效
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可以引起局部发泡化脓如 “灸疮”,则此时又称为“天灸”或 “自灸”,现代医学称为发泡疗法。若将药物贴敷于神腧穴,通过脐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治疗疾病时,又称敷脐疗法或脐疗。
穴位贴敷疗法适应症广、疗效显著、副作用少。贴敷保健治疗,不经过脾胃,故不致伤害脾胃而影响水谷精微的输布,虽有攻伐,但不直接连及脏腑,作用缓和,因此,可以避免五脏气血损伤及由此产生的阴阳偏胜偏衰的病变。此外,药物贴于穴位,便于观察,如有不适感觉或异常情况发生,可立即将药物撤除,可避免发生严重毒性反应。
穴位贴敷在防病保健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临床也有大量的报道。例如对于身体虚弱者的预防保健,临床常选用补肾健脾、疏肝养肺、益气活血、温经**的药物,贴敷于关元、气海、背俞、足三里等具有强壮作用的穴位,起到增强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作用。
(二)适应范围
穴位贴敷法适应范围相当广泛,不但可以治疗体表的病症,而且可以治疗内脏的病症;既可治疗某些慢性病,又可治疗一些急性病证。主治病症主要有:感冒、咳嗽、哮喘、自汗、盗汗、胸痹、不寐、胃腕痛、泄泻、呕吐、便秘、食积、黄疸、胁痛、头痛、眩晕、消渴、遗精、阳萎、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乳痈、乳核、疮疡肿毒、喉痹、牙痛、口疮、疟疾、关节肿痛、跌打损伤、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等。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三)注意事项
①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蒸发。
②若用膏药贴敷,在温化膏药时,应掌握好温度,以免烫伤或贴不住。
③敷药后要注意固定,以免药物移动或脱落。
④能引起皮肤发泡的药物不宜贴敷面部。
⑤对刺激性强的药物,贴敷穴位不宜过多,贴敷面积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长。
⑥对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等患者,使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⑦对于孕妇、幼儿,应避免贴敷刺激性强的药物。
⑧皮肤过敏的病人不宜使用本法。
(发布人:sd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