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社交恐惧症

健康知识2012-05-23 12:00:001003阅读
    另一些作者强调认知的作用。他们认为,有社交恐怖的病人的社交行为在客观上完全可以是恰当的,但病人对自己的评价不恰当。在社交过程中,病人的自我贬低起着重要作用。不少病人本来就是缺乏自信和倾向于自卑的人。还有一些病人对自己要求过高,恨不能以自己超群的口才和举止得到所有人的称赞与喜欢。这就不可避免反复造成自我挫败,终于见人就紧张害怕。当然,许多作者把社交技巧和自我评价结合起来,强调认知和行为的互相作用。
    Leary(1983)认为,已有的学说都有助于理解社交恐怖症,但没有一个学说能够完全解释已知的各种病前情况(先驱和诱发事件)以及病后的表现。Leary的学说叫做自我推荐学说。学说的要点是,社交必有动机。通俗地说,一个人只有当他希望在别人心目中造成某种特殊的印象,才可能会感到紧张不安甚至恐怖。假如不论别人对我有什么看法,我一概毫不在乎,我就不会紧张害怕。可见,决定所有社交恐怖的共同因素是动机,即想在别人心目中留下良好印象的动机。决定动机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处境,另一个是人格。
    先说处境。举例说,想和异性交朋友或谈恋爱,对方愈是貌美或有才华,动机就愈强烈,也应愈容易紧张不安。又例如,参加就业面晤考试,如果竞争的人多,挑选的标准很严格,我们就容易感到紧张不安。又例如,将要会见的人大权在握,接见将对自己的一生起关键性的作用,见面时也容易紧张。一般地说,第*次与人见面容易紧张,因为我们都懂得给人留下的第*印象特别重要。可见,就诱因或先驱事件说,往往是依着特定动机的某种处境。当然有例外,即事先并无特殊的和明确的目的,但偶然发生的尴尬处境使病人想得到别人好印象的动机受挫,也可以成为诱发事件。
    再说决定动机的另外一面,即一个人的人格特性。如果一个人倾向于控制别人对他的印象,或者,特别爱面子,似乎所有的人都喜欢他这才有面子;或者,完美主义倾向强烈,恨不得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完美无缺,那么,这种人便容易患社交恐怖症。
    一般地说,社交恐怖症的预后是好的。只要病人长寿,社交恐怖迟早会减轻甚至消失。但是,如果缺乏有效的心理治疗,社交恐怖症可迁延多年,以致生命*宝贵的一段年龄在苦痛和无所作为中白白浪费了。
    临床上可以见到一些极端的病例。有的病人病前人格相对健全,恐怖是在强烈的创伤性处境下发生的。这种病例用系统脱敏治疗效果好。另一个极端是病人有人格障碍,从小害羞、怕见人,又特别爱面子,争强好胜,并且从小一直缺乏社交训练,也没有任何兴趣爱好,充其量只是会啃书本子,考试总是名列前茅。这种人一到青春期,社交恐怖便明显起来,往往并没有什么确定的诱因。
    比较多见的是处境因素和人格特性二者的交互作用导致社交恐怖的发展。为什么中年以后社交恐怖症会自发缓解呢?很简单,社交的特殊动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相应地减退了。通俗地说,脸皮变厚了,社交恐怖症便失去了生长的土壤。广义的社交包括与父母的交往,但还未见一个病人在父母面前发作社交恐怖,这缘故不外三种情况:
    ①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或天才或孝子,赞赏与爱护备至,恐惧不可能发生;②父母总是口口声声说看着子女长大,一切都了如指掌,毛病和缺点都看得一清二楚。子女也就不认为父母对他们会有什么别的看法和评价,既无需装模作样,也不抱希望会从父母得到特别的好印象;③子女对父母满腔怨恨和敌意,愤怒使恐惧无法存在,或者亲子情感淡薄,彼此都觉得没有什么关系,也就缺乏社交的动机。

        责任编辑:鲍庆义    WWW.1168.TV    2012-5-23 14:46:15
  • 郑 重 声 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1753418380@qq.com。
         合作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