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促销臆想症(三)

健康知识2010-06-21 12:00:00742阅读
    在旺季到来的前两三个月,市场总监就应该有预谋的将旺季易断货的主销产品提前进行渠道促销,让工厂按照旺季的产能进行满负荷生产,提前将渠道经销商的资金、库存和货架占满,迫使经销商重视自己产品在旺季的销售,而不是将资金和精力用在竞品上。旺季到来后一个月,市场总监就应该转移促销的方向,集中经销商的下游分销商和终端进行促销,将经销商的库存分流,当铺货率和陈列指标达到要求后,就全力转向终端促销和高空广告拉动,协助渠道快速消化淡季储备库存和旺季提货,不让终端有任何断货的机会。 
    踩准销售的节奏,灵活分解产能,用市场的手段来解决淡旺季生产问题,而不是一味机械的靠调整生产工人、生产时间和生产线来解决,会极大的考验总监们对生意的整体运营能力,眼光不能只是盯着销售,不能只知道抱怨“断货”“无货可卖”和“广告不到位”。 
    做市场,*怕的就是被市场表象所迷惑。促销如果不与生意挂钩,会导致市场总监对销量的来源模糊不清,不知道促销效果到底怎样,究竟是巩固了多少存量,让多少老顾客没有流失掉,又增加了多少增量,吸引了多少新客流。这些促销后的销售构成结果,是否又达到了*初设定促销的预期? 
    象新京报,在北京老牌大报的夹缝中求生,一开始总是在自己广泛的自建发行渠道大做买赠促销,送帽子、香皂、洗衣粉等生活用品,确实吸引了不少人购买。可是新京报没有意识到,靠促销求得的上市火爆,并不等于报纸本身的内容质量好,媒体与其他行业本质一样,产品力是根本,内容永远为王。新京报很快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一促就动,不促就死,可每促一次都是赔本赚吆喝。 
    找清促销的真正方向 
    新京报促销所吸引到的人,并非真正认同其内容的人,而是一群奔赠品而来的贪图便宜客群,他们根本不是新京报的目标受众,随时会流失。市场总监们面对销售低迷处境,一定要分外冷静,面对促销火爆现实,更要格外冷静,生意的背后,是一个个有着鲜明特征的人,如果不能找出那群人到底是谁,购买目的和动机,以及购买障碍,促销的方向就会模糊不清。 
    曾有区域销售经理提报一个针对中高考生群体的促销,去年做得不太成功,今年仍然要做,可还是去年的老办法,只是以为力度不够,把赠品的力度加大了一些。销售经理根本就没仔细想过,去年的促销方案针对中高考生只是打折,却没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个适合他们消费的主销产品,在传播上也没有锁定中高考的父母购买者群体进行传播,而只是针对考生消费群体。今年故技重施,旧有的销售障碍仍没解除,促销效果肯定也不会好到哪去。 
    诊断病根,对症下药,是治病救人的不二法则。如果病根都找不到,只是被表象所迷惑,求解的药方也只会是治标不治本,甚至会病上加病。比如有个减肥胶囊,在一个地方日报和电台上狂投广告做促销宣传,称促销期间只需18元就可以买到价值49元一盒的减肥胶囊。尚且不说其媒体投放计划是否精准,单看这个促销活动内容本身,就会让人糊涂。减肥胶囊产品首要的障碍就是打消目标受众对产品功能有效性的顾虑,让她们确认有效,但是这个促销,会让人疑窦重生,18元就能买到,毛利空间这么大,质量会有保证吗?  
        责任编辑:小季     WWW.1168.TV    2010-6-21 9:36:49
  • 郑 重 声 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1753418380@qq.com。
         合作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