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面五粮液(三)
1989年春节,五粮液开始自己搞车队跑运输。当时铁路运输困难,尤其到了春运。五粮液派出自己的车队,浩浩荡荡将第*批30车白酒运往外地。直到15年后,五粮液建立起自己的物流公司(安吉物流)。
1993年邹祖贵离任,王国春集酒厂书记和厂长大权于一身。
这个时候五粮液只有五粮液、五粮醇、尖庄等高中低三个产品,要横向全面覆盖市场,肯定不够。
王国春想出一条法子,联合经销商的力量,一块开发品牌,推出金六福、浏阳河等成功的例子,直到后来其他企业纷纷效仿。王当时的主张是选准合作伙伴,找一个大公司就能做成一个五粮液的系列品牌。
五粮液在这样一套品牌经营的理念下,迈入高速发展期,*终奠定了其在白酒行业的地位。
按照邹祖贵的说法,五粮液曾经采用补偿贸易的方式避税。“当时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我们就赶紧干。”邹回忆道。
1990年代初期,中国所有白酒的外包装依然停留在一个玻璃糊上一层纸,五粮液开始寻求更加精美的包装,找到重庆北碚玻璃厂生产了一批高质量的玻璃瓶子。
在销售开始迅猛上升的情况下,五粮液计划着将白酒出口外销。王国春带着五粮液跑遍国外大小展览会,到2000年的时候,五粮液的出口额已达3000万美元,成为国内白酒行业为数不多的出口大户之一。
由于产能没有跟上,五粮液又需要急剧扩张,王国春们想出了一种至今在国际商业世界中非常流行的办法——代工贴牌:酒是别人的酒,牌是自己的牌。
1994年底,四川宜宾五粮液与福建邵武糖酒副食品公司共同开发的“五粮醇”一举成名,到1998年,“五粮醇”的销量达到8580吨,成为白酒市场的新贵。“五粮醇”的成功让一批眼红心热的实力派经销商纷纷行动,于是 “浏阳河”、“金六福”、“京酒”、“闽台春”、“圣酒”等等品牌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了五粮液的新产品。
据有关统计,2000年五粮液的衍生品牌销售额突破25亿元。五粮液一举抢占了中国白酒行业老大的位置,并先后整肃吞并了60余种白酒品牌200余种规格的酒类生产。
责任编辑:小季 WWW.1168.TV 2010-6-24 16: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