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蛋白饮食更长寿

健康知识2012-07-28 12:00:00800阅读
  少吃鱼能让人更长寿?
  关键在于特定蛋白质而非卡路里?
  科学家已经证明,减少卡路里的摄入量对健康和长寿都非常有利,将卡路里的摄入量减少30%,能够使罹患心脏病或者癌症的风险减少一半并且让寿命增加三分之一。但是,科学家通过一系列针对果蝇的新研究发现,果蝇长寿的关键在于减少特定蛋白质蛋氨酸的摄入量而不是减少卡路里的总量。
  建议少吃肉类、鱼类或某些坚果类伦敦大学学院健康衰老研究所的马修·派珀表示,人类基因数量是果蝇的四倍之多,但是,人类和果蝇的某些基因具有相同的生物学功能,关于果蝇的很多发现都适用于人类。如果上述研究结论也适用于人类,那么我们应该减少蛋氨酸的摄入。
  派珀称,蛋氨酸对所有蛋白质的形成非常重要,鱼类、肉类、芝麻、坚果和小麦胚芽中都富含蛋氨酸,因此,减少肉类、鱼类或者某些坚果类食物的摄入量以及素食等方法都可以让人长寿。
  观点PK 1 ——吃鱼可以降低患癌症几率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马冠生:成人每周吃半斤鱼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马冠生介绍,中国的居民膳食指南提倡我们多吃鱼虾,一般建议每天吃50~100克,成人一周吃半斤左右的鱼虾是基本量的要求,尤其是深海鱼。
  鱼含动物蛋白和钙、磷及维生素A、D、B1、B2等物质,比猪肉、鸡肉等动物肉类都高。鱼肉所含蛋白质都是完全蛋白质,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和比值同人体的相似,*适合人体需要,容易被消化吸收,其吸收率高达96%。
  另外,鱼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欧米伽-3及多不饱和脂肪酸,这些都是很好的抗氧化、抗癌物质,它能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脂,防止血液凝固。
  吃高脂肪鱼降低患癌几率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研究人员曾对6万多名做过乳房X光透视的妇女饮食习惯和病情进行询问和分析后,发现每周至少吃一次高脂肪鱼,患肾癌几率可降低74%。
  高脂肪鱼主要是包括:三文鱼、鲱鱼、沙丁鱼和青鱼等在深海中生活的鱼类,低脂鱼有鳕鱼、鲈鱼和金枪鱼等,高脂肪鱼所含维生素D要高5倍,深海鱼油中欧米伽-3脂肪酸的含量要多20倍左右。
  即便没有条件多吃高脂肪鱼类,多吃淡水鱼也同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悄然传播的素食文化,使吃素食仿佛成为一个时尚的标签。继“吃出苗条和健康”后,近日,素食主义者又开始在论坛及Q群上活跃,呼吁市民纯吃素,帮助全球减碳、抗暖化。就在纯素食队伍越来越庞大之际,营养**强调,不科学地吃素可能造成身体营养缺失,引发疾病。
  观点PK 2 ——长期吃素更容易发胖“健康膳食讲究荤素合理搭配,素有素的营养,荤有荤的好处,长期营养不均衡,身体肯定受不了。”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主任蒋卓勤教授对纯吃素持否定态度,他告诉记者,很多吃全素的人反而易出现肥胖、高血压等多种症状。因为植物性食物中还缺少多种不饱和脂肪酸,这些成分大量存在鱼类等动物性食物中。不饱和脂肪酸被人体吸收后会刺激肝脏产生较多的高密度脂蛋白,把附着在血管壁上多余的胆固醇及时清除到体外,防止它们在血管壁上沉积,对于防治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以及脑血管疾病非常重要。
  台湾新近一项研究也表明,纯素食主义者容易患上“新陈代谢症候群”———因不正常的新陈代谢所引发的一连串合并症,通常在腰围、血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空腹血糖5个判断指标中,出现3个高于标准。这是罹患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前兆。
  脂褐素沉积 加速女性衰老**还指出,由于蔬菜、水果等素食中不含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丰富的维生素B12、锌等,同时肉类、内脏和动物血是铁的*佳来源。锌在动物性食物比较容易被人体吸收,素食中的铁很难被人体吸收。如果缺乏铁和维生素B12,造血功能便会发生异常,使人身体衰弱。
  若女性长期吃纯素食,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所产生的过氧化物,还会与人体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褐素,在器官中沉积,这些都会加速女性的衰老。**提醒,如果真的不喜欢吃肉,也一定要补充鸡蛋、牛奶、豆制品这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

责任编辑:鲍庆义    WWW.1168.TV    2012-7-28 14:38:20
  • 郑 重 声 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1753418380@qq.com。
         合作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