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水平时时监控分级达标

健康知识2012-09-24 12:00:00779阅读
  中国目前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达2.3亿,也就是说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患有心血管疾病。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项目(CCEP)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了“5.18血管健康日”活动。今年“5.18血管健康日”的大众宣传教育活动主题为“健康是有颜色的”。从今天开始,多位心血管病**将告诉您如何减少胆固醇危害,控制血脂水平,从而达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根据2011年10月由世界银行公布的《创建健康和谐生活 遏制中国慢病流行》报告,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病负担已占我国总疾病负担的近七成。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杰孚教授认为,这一现状的形成与我国国民健康素养的缺乏和“一刀切”式的传统胆固醇评估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长期控制是关键5月15日,在*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一个简易诊台。只要年龄在45岁以上,近3个月没有查过血脂,近两个星期没有吃过降脂药,当天是空腹的人都可以进行免费的血压测量和血脂检测。提醒人们要关注自己的血压、血脂状况,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郑先生患有冠心病,2011年底进行过心脏支架手术。教授先为他测量了血压,通过患者自带的体检表,得知其血脂水平控制得比较好,便嘱咐患者要严格控制血脂水平,并长期坚持服用他汀类降胆固醇的药物。郑先生产生了疑问,如果胆固醇水平降到标准值,那是不是就可以停药了呢?教授提醒说:“这个问题很多患者都会问到,但这个观念却是错误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慢性、进展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发展是不断发展的,对于像您一样已经患做过支架手术的冠心病患者,或那些患有中风、发生过心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人来说,即使通过服药使胆固醇水平在短时间内达到一个标准的数值,但也并不代表风险已经消失。胆固醇达标并不是一个阶段性的动作,而是必须长期坚持治疗的。”
  据教授介绍说,我国之所以会有如此庞大的心脑血管疾病患病人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居民对自我健康维护的意识不强烈,总是忽略了疾病的防控,而只一味地在疾病出现之后进行治疗。也有大量患者在不遵医嘱的情况下擅自减药或停药,这都是很危险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一个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多渠道加强普通人群的疾病防控意识,这也就是所谓的“上游疗法”,它对于改善居民自身健康和减轻国家慢性病负担都是大有裨益的。
  胆固醇水平需要分层达标传统的血脂检验报告单上,如果总胆固醇超过5.18毫摩尔/升这个标准值,就会出现箭头标示。教授说:“不同危险水平患者的胆固醇控制目标范围各不相同,患者的整体危险水平需要根据多种危险因素来进行综合评估,这些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45岁,女≥55岁),是否吸烟,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中风病史,以及肥胖和血管病家族史等在内的许多信息。70%~80%的患者都存在一个或几个危险因素,按照危险分层,分成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举例来说,比如病人已经发生心肌梗死,伴有不稳定心绞痛,我们称之为极高危。极高危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要控制在2.07毫摩尔/升以下。有冠心病,但血管稳定的人群属于高危,需要控制在2.59毫摩尔/升以下。如果没有冠心病,但有高血压,并伴随有两个到三个危险因素,比如肥胖、家族史或者吸烟,这种情况也要尽可能控制在2.59毫摩尔/升以下。中危控制在3.37毫摩尔/升以下,低危控制在4.14毫摩尔/升以下。”
  对于医院来说,传统的血脂检验报告单已不能准确反映患者胆固醇水平。尝试将危险因素作为重要参考一同加入报告单内,让医生能够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水平对患者采取更为适合和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来说,报告单上增加了危险因素水平提示,也能提高对疾病危害的认识,根据自身所存在的危险因素,“多管齐下”地控制体内胆固醇水平,维护血管健康。
  期待拐点早日出现目前国内外都在提倡胆固醇水平分层达标,但根据我们国家的现状来看,*后落实到每个病人身上可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国家很多三甲医院的药品种类与设备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大的差距在于很多人对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不够重视,我国往往是疾病治疗,而欧美国家则普遍开始将治疗前移。
  针对这种情况,教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定要加强健康普及。通过政府部门和媒体的宣传教育,提高普通老百姓对于自身心血管健康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当前国内不是所有的医生都了解和能够结合胆固醇危险因素进行诊断和治疗,所以,针对医生的教育和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相信通过各方合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率也会像欧美国家一样,出现一个拐点。

责任编辑:王静    WWW.1168.TV    2012-9-24 11:51:46
  • 郑 重 声 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1753418380@qq.com。
         合作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