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误区影响安全用药

健康知识2012-10-08 12:00:00584阅读
  自我心理有些老年人是老病号,认为对自己的病情比较了解,于是就经常不按医嘱用药或病情稍好就停药。例如:有些高血压病人在血压刚达到正常后就减药或停药,而高血压病一旦确诊则应终身服药,随意停药易引起病情恶化或加快病情进展。临床上很多药物是不能随便减量或突然停服的。再如,有些人咳嗽较重,便把一瓶咳嗽糖浆一天服完,这样做轻则会引起不良反应,重则可致突然死亡;有些患感染性疾病的老人用了抗生素后病情刚刚缓解,就把药停了,结果不是造成病情反复就是产生耐药性。
  偏信心理有些老年患者一听到别人说哪种药好,自己就要用。殊不知,症状相似的病的种类很多,比如同是偏瘫患者,有的是由脑出血引起的,也有的是由脑缺血引起的,治疗方案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种疾病,也有一个轻重缓急及病程长短的问题。再说,人与人还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药物的反应是不尽一致的。例如,同是冠心病患者,有的用通心络好,有的用丹参滴丸好,而有的则用地奥心血康好,要因人而异。
  求贵心理部分患者认为贵药就是好药,因此用药先看药价,其实药品价格的高低,主要与它的原材料有关,原材料稀少,采集艰难,或工序复杂,药价便高,反之则便宜。药品价格和疗效不成正比,譬如:硝酸甘油每片不过几分钱,但它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救命良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症下药是关键。
  求新心理有些患者认为新药比老药好,因此愿用新药而不愿用老药,其实有些老药用了数十年经久不衰,而一些新药却因疗效不确切、毒副作用大而昙花一现;还有些患者崇拜进口药品,认为进口药疗效比国产药好。其实一些进口药不仅价格高,而且并不适合我国患者,如用吐根碱注射液治疗耐药菌感染性疾病,对白种人的心脏毒性较小,但对我国患者却易致心脏意外。
  求偏心理一些患慢性病、疑难病的人,由于治病心切,往往盲目崇信偏方或秘方,不管是否对症,便贸然使用。偏方在治某个病时也许会有一事实上效果,但它毕竟只停留于感性认识,而未升华到理性认识,使用者多是知其疗效而不知为何有效,更缺乏对其副作用或毒性的了解。此外,偏方或秘方多是由非正规医生应用,方法不统一,也可因用法不当酿成大祸,更有那江湖游医用此作为招摇撞骗、谋取病人钱财的幌子。因此,切忌盲目崇信偏方、秘方,误己害人。
  求补心理有些老年人认为补药是**的,可以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实际上,补药只适用于虚证患者,且有种类之分,实证用补药就如火上浇油。例如:有的人过多服用人参会出现过度兴奋、烦躁、失眠、咽干喉痛等症;而原来患有高血压的人服用人参后会血压骤升,甚至发生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后果。有的人还将维生素当补药,殊不知,维生素随意多用可以引起中毒。总之,不辨证论治,乱吃补药,有弊无利。
  求中心理有些人认为中药**副作用,所以患病后只看中医。但“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滥用会引起中毒,甚至也会危及生命。如服用六神丸过多,会出现流涎、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等症状,附子、草乌可引起心律不齐,甚至心脏停搏。少数中药的毒性还很大,比如川乌、南星等,用之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即使服用正常剂量时,也有可能引起毒性反应、过敏反应、耐药性或药物依赖性,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求多心理有些患者认为“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用药不过如此。其实药物之间存在着配伍禁忌,用药不当会产生耐药性、过敏反应等,甚至加重脏器负担,反而不利于病体康复。

责任编辑:王静    WWW.1168.TV    2012-10-8 9:38:10
  • 郑 重 声 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1753418380@qq.com。
         合作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