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招标,路在何方?(1)
一、如何看待目前基本药品招标采购存在的困境?
我国药品集中采购距今已经进行了十年,尽管关于药品招标降低价格、让利于民的宣传很多,但是群众依然感到药价不但没有降低,而且还在大幅上升,实际的结果是人民群众很不满意。原因何在?笔者认为15%的顺价加价政策,医药不分、管办不分的机制是根源;只要医院的药品销售与医生的利益相关联以及医院药品采购价格越高获利越多的方式不变,无论药品集中采购如何进行,其结果都会与降低药价,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初衷背道而驰。近期各地密集执行基本药物的集中采购,不仅原有诸多积弊没有得到解决,而且突显诸多新问题,饱受社会各界批评,严重影响政府威信。突显十大问题:1、各地政府拥有较大的政策规制空间,地方保护主义严重。2、质量优先没有科学、统一的标准,地方**评议太主观。3、基本药物的增补和配送商选择中,政府行政干预过度。4、招标规定回款时间为60天,目前各地医疗机构回款时间普遍3个月以上,甚至达到8个月或一年。5、医保部门是药费的支付者,却没有参与药品集中采购,未履行其应有职责。6、医疗机构没有降低药价的内在动力,基本药物的中标价格与基层医疗机构原实际采购价格差距较大。7、国内制药企业不能有国外企业的同等待遇,政策制约民族企业的未来发展。8、药品集中采购制度执行缺少社会的监督。9、药品流通领域倒卖税票,逃税洗钱,挂靠经营问题严重和普遍,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体系,严重的扰乱了医药流通秩序。10、不允许转配送,违背了市场渠道规则。
二、针对药品招标采购,您认为国家是否有必要出台统一的文件,对涉及药品招标采购的原则和具体实施做一个总的指导?
*好的方式,取消药品招标,国家只管*高零售价格,允许医院获得购销差价,让医院有主动降低药品采购价格的动力。
(1)国家只管*高零售价。根据通用名,非专利药的*高零售价格参考目前没有参与药品招标和15%顺价加价政策的社会药店、民营医院、私人诊所等经过充分市场竞争形成的销售价格,经**评估确定,作为医院销售和医保报销的价格。专利药(包括首仿药品)的价格根据药品研发生产的成本、参考同类品种的价格,由**进行评定,做到既保护专利,促进创新,又防止药价虚高的目的。
(2)采购药品时医疗机构和供应商自行议价,具体采购价和实际零售价间的价差归医疗机构所有,用于医疗机构的运行和发展。具体采购过程及价格必须经过政府提供的信息管理平台。
(3)政府根据信息管理平台所显示的实际成交价格对零售价格实行动态调整,初期半年一次,运行机制成熟后可改为1-2年一次。
(4)政府对药品的质量、采购、使用和医疗机构处方等进行严格监督。
(5)严查商业贿赂,对违规行为进行重罚。
三、医保部门是医疗服务的付费方,您是否认为医保部门也应该参与药品招标采购?应该如何参与?
医保部门手中掌握着老百姓治病救命的血汗钱,履行着政府服务老百姓的神圣职责,代表着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为老百姓的医疗买单,药品的集中采购医保部门作为主体是无法推脱的责任,国际惯例都是以医保部门为主体进行药品的集中采购。医保部门不但是药品集中采购的主体,而且也是对医生处方行为的监督主体,政府应该支持医保部门组织一个强大的医疗、药学**团队,用科学的方法监督大处方、不合理用药、过度用药等行为,扩大、强化医保部门的监督处罚权力,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医保部门的**要参与医院临床路径的制定,站在买单者的立场上维护病患者的利益。
四、现行招标采购规则体现鼓励创新的程度如何?应如何更好地鼓励创新?
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统计北京招标的前10位药品中有5个是外资药。目前从各地招标结果可以看出,进口药的价格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体现降价的药品主要是国内生产企业品种,特别是中成药。国家价格政策给予了进口合资药品极大地支持和认可,同类品种中标价高出国产品种十倍乃至数十倍,15%的顺价加价政策给予进口合资药品极大的机遇,让进口合资药品处于**的优势竞争地位,销售增长率、利润增长率、毛利率远远高于国内的生产企业,不利于国内企业的创新。
责任编辑:小徐 WWW.1168.TV 2010-7-6 14:2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