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春天
产业规模扩大迅速近年来,中药工业生产规模一直保持着20%左右的增长速度。新医改3年来,中药工业总产值、利润额同比增速超过了同期制药业总体水平。今年前3季度,中药工业实现利润总额436.9亿元,同比增长52.6%。“目前,我国中药产业年规模已达4100亿元以上,中药出口达23.32亿美元,全国中药生产企业已近1500家。”王国强称。
“尤其是广东,本就属于中医药大省,从生产、经营到市场需求都出现‘供需两旺’现象。”广州本土某知名中药企业一位市场部人员表示,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引导,中医药在北方的市场份额也逐年攀升。
素有“中华药都”之称的亳州,正着力发展现代中药产业。亳州目前拥有全国*大规模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年交易额200亿元,中药产业从业人口100万人,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02万亩。日前,亳州新地标——华佗国际中药城已基本建成,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1500亩。这个设施现代的中药材交易中心投入使用后成为老药材市场的“现代版”,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未来中药市场效益不可估量。
随着中药市场的不断发展,中药出口也在不断地发展中,全球覆盖率也在不断扩大中。在日前闭幕的广交会中,中药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受追捧,不少中药出口企业主打**牌,在竞争中走向国际化市场。
政策红利大力扶助2000年以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支持、保护中药产业,对产业起到巨大推动作用。2005年至今我国中药行业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包括中药材、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等的增长都超过医药行业平均水平,成为发展*好的产业之一,预计在未来5年中还将保持年均20-25%的增长。
“十一五”期间,我国对中药材产业的资金扶持规模为2500万元,“十二五”期间规划将加大约1亿元,“十二五”的资金扶持规模至少在1.35亿元,这一扶持力度将是“十一五”期间的5.4倍。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再次重申了要大力扶持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特别强调提升中医药的可及性和宣传力度,使我国形成中西医并重的医疗市场格局。国家《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为中药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进一步夯实了中药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中,中药依然被看作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另外,在全民医保制度建设基础上,国家通过提高基本医保报销比例,将102种中成药和符合标准的中药饮片纳入了基本药物目录,鼓励中医药服务的提供和利用,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基层群众的用药需求,更进一步推动了中药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自医改实施以来,中医和民族医医疗机构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央投资75.5亿元支持了近500所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安排医改资金42.1亿元支持了1960所市县级中医院、民族医院能力建设。全国接受中医诊疗人次从2008年的3亿人次增加到2011年的4亿人次。
这一系列利好政策都有效地推动了中药产业的发展,业内人士称,中药正迎来历史性的发展大机遇。
国际市场仍待挖掘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药出口年均增长速度已经达到20%,全球从事中医医疗服务的人员就达30多万人。“中国已经走入世界的中心,中医药必将伴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传播走向世界,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这是中国制药企业*大的战略机遇。”
责任编辑:张亚威 WWW.1168.TV 2013-1-22 16: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