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心理疏导很重要
刚开始查出糖尿病的人大多持怀疑和否认心理,不愿接受治疗,或自认为血糖高点儿,没有不舒服感觉,采取不在乎的态度,这易导致病情发展。这一阶段心理疏导十分关键,应帮助患者改变错误的认知,接受现实,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希望,通过耐心细致地介绍有关糖尿病的知识、高血糖的危害性,帮助他们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提高对饮食、运动及科学用药的重视程度。
糖尿病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之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之甚少并存在许多误解,因此易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出现感觉过敏、精神紧张、失眠等。对此类患者要耐心倾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了解焦虑、恐惧产生的原因,尽快安定患者的情绪,适时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指导如何选择和控制饮食,帮助患者制定生活作息表,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以转移其消极心境。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从而缓解心理障碍。
糖尿病需长期治疗,有些还须长期用胰岛素治疗,必须终身控制饮食。他们会感到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与自由,对生活失去兴趣和信心,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对此类患者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让患者内心的忧伤、委屈及怒气宣泄掉,用成功控制糖尿病的病例增强其信心,用糖尿病的治疗前景给予希望,让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还有些病人患病不能照顾家庭,长年治疗又需要大量金钱,造成家庭经济拮据成了家庭的累赘而感到自责内疚。表现出情绪低落,失眠早醒,悲观忧郁。为此应让患者了解目前虽不能治好糖尿病,但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地运动,科学地用药,良好的情绪,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并能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应主动与其谈心,合理提供治疗信息,对病情变化、检验结果主动向其做科学的、保护性的解释,帮助患者减轻其心理负担,取得家属的配合,使患者调适不良心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总之,在防治糖尿病过程中糖尿病人心理疏导很重要,饮食疗法是基础,运动和药物疗法是手段,心理平衡则是根本保证,应当特别关注糖尿病人的心理变化,让健康的心理战胜不健康的身体。
责任编辑:小徐 WWW.1168.TV 2010-9-2 9:3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