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抓捕事件后续之教训篇:会销企业六大隐患和九条不能碰的红线(**必转)
北京会销再入寒冬,会销企业频频出事
自从2014年11月份下旬开始,北京就频现食药环警察出手到会销企业会场上抓人、公司封门的事件,不到一个月抓走300余人;而到了1月份,又有59名企业员工被捕的消息,被央视和北京卫视报道出来。江苏、辽宁、山东浙江等地,也陆续传出类似消息。综合目前电视、网络、报纸媒体披露的几个具体案件后,可以发现,涉案企业存在几个共性特点:
1、产品基本没问题,办案人员认可涉案企业销售的产品均系合格产品,而且资质齐全。
2、个别产品加价过高,极少数产品零售价比进价高出数十倍。
3、遭到多位顾客多次投诉,或者被个别顾客反复投诉。
4、被顾客投诉后,没有妥善处理,对顾客进行退货赔偿,而是我行我素。
5、存在较为严重的夸大宣传,而且证据确凿。
6、存在明显的欺诈行为。
根据在北京的**会销人士介绍,北京市警方定性如下多种会议营销手段为诈骗行为:
一、非法检测。会议营销人员不具备使用仪器检测产品的资质,人员不具备检测资格,报告不具有法律效益;
二、冒称**。以过度包装的产品误导消费者,一些人自称为某方面**,以此来误导消费者购买!可见保健行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是如何的重要,会销人网主编收到的消息,很多地方开始执行地方法规,没行医资格不准问诊咨询开药,没营养师资格证不让讲健康课。
三、吹嘘造假。产品宣传针对特定人群,并宣传产品是国家**吃过、用过等,并以此来误导消费者。
四、非法融资形式。以买货返款的形式,造成购买商品返利的假象,以此来骗取消费者购买商品!
五、产品虚构价格。虚构包装价值、收藏价值等方式骗取消费者购买!
六、弄虚作假骗顾客。事先了解顾客的病症,然后与所谓的**串通骗取消费者信任并乘机销售产品!
七、虚构由头。说产品不卖钱,全部送给客户,但是会变相收税费、运费等费用的方式骗消费者!
八、串供发言。以虚构事实获取他人利益,例如串通老顾客发言为代表的方式骗取消费者购买!
九、虚拟病例。例如说某某产品治好了消费者的什么病等虚假病历来骗取消费者!
北京公安机关表示,聚集老人等弱势群体来进行销售活动或者有以上的任何一种行为的销售方式,公安机关都可以先定性,然后收取证据!大家看一下,哪些是我们应该规避的问题,希望对广大会销人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