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价格上涨,可能延续到2018年
从2016年下半年以来,部分中药材涨幅较大,有的达**,有的在40%-50%。截至目前,一些品种仍在上涨。市场人士表示,从中药材上涨周期来看,涨势可能要延续到2018年。
1.经历三年低位徘徊后,国内药市出现新行情
近日,漳州片仔癀药业发布“提价”公告,国家保密品种片仔癀的市场零售价将由500元/粒上调到530元/粒,供应价格(药厂销售价格)也将进行上调,原因是“主要原料及人工成本上涨”。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片仔癀之外,龙头药企东阿阿胶、马应龙、云南白药、广誉远旗下“爆款”产品也已经先后提价,更有药店负责人断言,中成药今年的涨价趋势还将延续。
调查发现,中药市场价格上涨,中药材原料成本上升是重要原因,不过由于害怕流失消费群体,药企和药店对于零售端提价,还是相对谨慎。
2.名贵中成药纷纷提价
受麝香原料成本上涨的影响,除了片仔癀,广誉远的安宫牛黄丸、马应龙痔疮膏等含麝香的产品也都进入了上涨通道。
除了麝香类产品,多家中药龙头企业也纷纷上调其主打产品的价格。*典型的是东阿阿胶,10年价格提了40倍,今年春节后又启动新一轮提价,零售价从2300元左右提升至2700余元。
上述涨价产品均是相关药企旗下的拳头产品。由于这些产品的品牌营销、渠道拓展、消费者培育都已经相当到位,涨价后也不愁卖。以片仔癀为例,年报数据显示,片仔癀数次调价之后,2015年和2016年的营业收入仍然分别实现了29.7%、22.45%的增幅,价量齐升的局面让这些名贵中成药涨价的底气足。
3.部分中药材价格涨三倍
片仔癀卖到了530元/粒,安宫牛黄丸450元/颗,东阿阿胶则已经提价到2700元/500g,除了名贵中成药价格高企,还有一大批普药、中成药也在悄然提价。
众多药企将涨价的一个重要原因归结为“中药材原料成本上升”。业内人士介绍,在经历三年“低位徘徊”之后,大宗中药材价格去年开始回暖。数据显示,去年国内药市行情经历了领涨、普涨和补涨三个阶段。三七、吴茱萸、白术年涨幅均已翻倍甚至超过三倍。
中药材原料的涨价带动了中成药、中药饮片的价格上升。而这种涨价趋势在今年的大概率仍将持续,有市场人士表示,从中药材上涨周期来看,涨势可能要延续到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