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6原则

健康知识2010-11-19 12:00:00977阅读
  早卧养阴 冬季的三个月(农历十月至十二月)呈现水冰地裂的寒冷景象。这时人们要适应冬季的气候特点,应早睡晚起。冬季早睡的意义是保持较长的休息时间,可使人体阴气旺盛,顺应冬季阳消阴长的节气特点。晚起是要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从而不会轻易地扰动体内潜伏的阳气,使人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进补养气 冬季是进补的好季节。冬令进补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密切关系。特别是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减退,抵抗力低下等,在寒冷的季节,更宜进行食补。冬令进补应顺应自然,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在膳食中应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
  去寒养阳 寒为阴气盛的表现,是冬季主气,其性属阴,即所谓“阴盛则寒”。阳气本可以制阴,但阴寒偏盛,则阳气不仅不足以驱散阴寒,反而易为阴寒所伤,即所谓“阴胜则阳病”。因此,冬季要避寒就暖,要注意尽量呆在温度适中的房间里,减少外出次数,如果外出一定要穿上保暖衣服和鞋袜。保暖要特别注意背部。背部是人体阳中之阳,风寒等邪气极易通过人体的背部侵入,引发疾病,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冬日尤要注意保暖背部,避免阳气受到伤害。
  闭藏养肾 肾属水,对应节气为冬季。人在冬天要藏,不要泄,如果忤逆了它,将伤害肾的收藏功能。因此,冬季心肺气弱,肾气强盛,此时宜减辛远苦,以养肾脏。养肾的方法,可以是足部保暖健肾、饮食补肾、按摩穴位(足穴)壮肾等。做好了冬季的潜藏,则来年春季生机勃发就有了根基。
  伏匿养心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中医认为“寒主收引”。寒冷能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致使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从而引起小动脉血管收缩、血压增高,易致小动脉血管破裂出血;寒冷还能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浓度增高,血液黏度增加,易造成血管内血栓形成。因此,冬季养生,要做到静而养心,要使志(情绪)“若伏若匿”而不外露,遇事勿过喜过悲。
    火爆医药视频招商网小编强力推荐:安神 保健产品!

        责任编辑:小陈    WWW.1168.TV    2010-11-19 10:23:56
  • 郑 重 声 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1753418380@qq.com。
         合作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