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毒性耳聋的解读

健康知识2010-12-11 12:00:001042阅读
  药物中毒性耳聋主要表现为听觉系统的慢性中毒,以耳聋、耳鸣为主。耳聋多在用药后1--2周出现,逐渐加重,半年后逐渐稳定。耳聋多双侧对称,以高频听力损失开始,渐向低频扩展,少数人会继续恶化,至全聋。耳鸣多经久不息,加重患者痛苦。耳毒性药物还可造成肝、肾、造血、内分泌、神经系统等全身性损伤。
  不同药物致聋各有其特点,氨基糖甙类抗菌素致聋表现为早先出现4kHz以上高频听力下降,因语言频率尚未受累,患者常不觉耳聋,此时立即停药和采取治疗措施有可能制止耳聋发展。此外,该类药有明显的家族易感性,用药量与中毒程度极不相称,少量用药即可导致不可逆的重度聋。利尿剂致聋多为可逆性的,早期停药后听力可恢复,但肾功能不良或与氨基糖甙类抗菌素合并使用则会造成**性聋。
  现已发现耳毒性药物已达百余种,主要包括氨基甙类抗生素、治疟疾药、止痛剂、利尿剂、麻醉剂、抗惊厥药、抗炎药物、抗癌药物、抗结核药物、心血管药物、避孕药砷、汞等制品。据上海市某区24 07例后天聋哑人调查,因药物致聋者851例,占35.4%,氨基甙类抗生素又占药物性耳聋的9 7%,可见此类抗生素是目前我国致聋的主要原因。
  药物中毒性耳聋的原因
  感音性耳聋为耳蜗螺旋器、听神经或大脑听区有病变时,不能或只能部分感受传入的声音。听力减退的特点是:即使能听到较大的声响,也辨不清语言,并有高音性耳鸣,*常见的病变是螺旋器的损害。
  产生感音性耳聋的原因很多,有时亦可能查不出原因。
  (1)急性传染病 病毒和细茵的感染,如腮腺炎、麻疹、猩红热、流行性感冒、大脑炎、脑膜炎、伤寒等皆可导致感音性耳聋。各钟疾病对耳蜗的损害基本相似,耳蜗底周*严重,有螺旋器变性,血管纹萎缩,盖膜脱位和扭转及囊变性,很少累及椭圆囊和半规管。腮腺炎引起的耳聋,发作突然,严重时伴发恶心、呕吐和眩晕,有时有耳鸣或耳闷塞感,耳聋一般是单侧;麻疹一般导致较重的,是双侧对称的耳聋,高频听力损失严重;脑膜炎所致的耳聋,多为全聋,且不易恢复。
  (2)听神经瘤 思者除有单侧进行性加重的耳聋、耳鸣外,尚有其它颅神经损害及颅压增高的症状。
  (3)美尼尔氏病 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使血管神经功能失调,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导致膜迷路积水,蜗管及球囊膨大,刺激耳蜗、前庭感受器时,产生耳聋、耳鸣、眩晕等一系列症状,常因多次反反复作致使听力呈难以恢复的感音性耳聋。
  (4)迷路炎 是急性和慢性中耳炎比较常见的并发病,其感染是经迷路瘘管、前庭窗、蜗窗被腐蚀的鼓岬或血栓性静脉炎等途径引起,损害迷路导致感音性神经性耳聋。

        责任编辑:陈江涛    WWW.1168.TV    2010-12-11 8:51:22
  • 郑 重 声 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1753418380@qq.com。
         合作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