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药箱中应具备哪些常用药品呢 你备对了吗
孩子,是妈妈的掌上明珠,尤其是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的年代。
孩子在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或是磕磕碰碰,我们的妈妈们,通常都会在家中备一些常用药品,那么,妈妈药箱里备用的药品备对了吗?
1.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如果宝宝满了1岁,体温超过38.5度,但能吃能睡、精神好的情况下,家长可不用看医生,及时给孩子服用这两种退热药即可。如果精神不好、哭闹、昏睡则需要及时就医。需要注意的是:用药前要仔细看药品说明书,用药后高热不退或发热超过2天,应及时看医生。服用退烧药时要注意多饮水,相隔6小时可以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一些抗感冒药也都含有这类成分,不要重复使用。不要长时间超剂量使用,因为有可能造成肝、肾功能的损害。宝宝如果有其他基础疾病应该及时看医生。
2.止咳药:蛇胆川贝液用于热咳,化痰止咳冲剂、小儿止咳糖浆。多用于受凉咳嗽。2岁以上的宝宝没有发热,咳嗽轻、不频繁、痰少,晚上睡眠没有因咳嗽受影响,可以给他吃非处方止咳药或中成药。注意事项:咳嗽伴有发冷或发烧症状,大声呼吸且呼吸很费力,需要看医生。脸色有憋气样的紫红并不断干咳,要检查他的气管有没有被异物卡住。咳嗽持续时间长超过4周,可能是咳嗽变异性哮喘,需要医生诊断是否患上哮喘病。
3.微生态调节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用于保护肠黏膜,调整肠内细菌平衡。适用情况:孩子感冒恢复期消化不良,服用抗菌药后肠道菌群失调。如孩子有腹泻或便秘、腹胀,可让孩子服用益生菌。注意事项:用温水(低于40℃)送服,不与抗生素同时服。活菌制剂要冷藏保存。婴幼儿用药可以将胶囊内药物用温水或温牛奶送服;性状发生改变时停用。
4.便秘:开塞露。用于小儿便秘者的治疗。本品能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使其易于排出。注意事项:刺破或剪开后的注药导管的开口应光滑,用前先挤出点液体润滑肛门处,以免擦伤肛门或直肠;如本品性状发生改变禁止使用;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5.外用抗过敏药: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尤卓尔软膏)。它是激素药,外用有抗过敏、止痒作用,用于过敏性皮炎、过敏性湿疹等。注意事项:不用于破溃皮肤,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不要大面积、长时间使用,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等情况应停药。
6.外用抗感染药:百多邦软膏。适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如疖肿等原发性皮肤感染及湿疹、皮炎、创伤等合并皮肤感染。注意事项:百多邦对婴儿的治疗效果好,但婴儿皮肤感染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不可以自己乱用药,治疗满5天没有效果需要请医生查看。
7.外伤护理:络合碘、3%双氧水、75%酒精、创可贴。络合碘、3%双氧水、75%酒精用于清洗创口和局部抗菌消毒,注意碘过敏的不能用络合碘。创可贴用于小创口消炎止血和局部保持清洁抗菌作用,有助愈合伤口。贴上创可贴要注意防水,并及时更换。
健康是革命奋斗的本钱,更多的健康知识可点击链接详细了解:https://www.1168.tv/video/index.html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本文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及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