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可以抑制高血压晨峰
促使高血压清晨出现“晨峰”现象的外因有立位及开始日间活动等;而内因则可能与血小板聚集率急速增加、血浆皮质醇增加、血黏度增加、相对性纤维蛋白溶解不足等因素有关。那么,如何才能阻断心血管病出现“晨峰”呢?
血压波动导致危害升级 如果全天血管内压力波动大,很容易造成血管内皮受损,日久会造成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对轻、重度高血压患者来说,如果血压在一天内的波动很大,不能平稳降压,可能比不吃药更危险。
有些服用短效降压药的患者,按医嘱应该每日服用3次,但只服用1次,这必定造成血压波动性大。因为他们的血压在服药后的4~6小时内下降,但之后如果不再服药控制,血压就会上升,长期下去很危险。因此服降压药,不能只看血压是否下降,而是看血压是否能24小时平稳降压。
减小药物引起的血压波动性的*好办法是做血压24小时监测,以了解血压全天变化。这也是掌握夜间入睡后血压变化**的*可靠办法。可是24小时血压监测过程较复杂,患者不可能常做,所以当前医学界推荐高血压患者学会自测血压来了解服药后降压是否平稳,血压是否得到24小时控制。
“长效”取代“短效” 在降压药的选择上,目前医学界的共识是优先选用1天1次给药、具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降压药物。但是服用这类降压药,常需要2~3小时才能起效,因此,选择降压作用快和长效的药物是*理想的。
许多长效降压药物如替米沙坦能平稳降压至24小时以上,对清晨高血压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当然任何降压药物对不同人降压疗效不同,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而自我监测血压对于帮助医生指导用药很重要。
合适药物抑晨峰 为阻抑晨峰而采用晚间或睡前加用降压药时,要注意不要使夜间血压过低,它可招致脑供血不足和后睫动脉低灌注,导致视神经乳头梗死(乳头水肿)等。因此,现在睡前用药多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等)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等)。
责任编辑:小季 WWW.1168.TV 2010-12-14 16: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