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预防
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工作应着重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 积极控制原发病:
因为血糖控制水平直接影响其发病及预后,因此应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及波动范围,使血糖保持平稳状态,一般空腹血糖应低于8.0mmol/L,餐后血糖应低于10.0mmol/L,同时其波动范围应低于4.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一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使其发病率控制在*低水平。
1、控制血糖
由于糖尿病并发或伴发的心脑血管病是长期高血糖,尤其是餐后高血糖造成的结果,因此*首要的任务是控制好血糖,但控制血糖并非越低越好,血糖过低更易导致心脑细胞的损害,加重病情,一般应掌握在空腹血糖7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在10mmol/L以下即可。控制血糖的药物选择*好选择胰岛素,但要严防低血糖,如果病人拒绝胰岛素治疗(在临床上此种病人并非少数)可选择达美康,因其在降糖的同时,有改善微循环作用。
2、控制血脂
脂代谢异常是糖尿病*常见的病理结果,血脂异常更易促使动脉硬化,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危害更大,除饮食宜清淡外,可用他汀及贝特类西药或中药降脂。
3、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诱发因素,控制好血压,可降低心脏后负荷,减轻动脉硬化,改善脑供血,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多选用钙离子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使血压稳定在130/80mmHg*为理想。
4、改善血粘度
糖尿病人由于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其血粘度异常,这样更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通过上述措施,可使血粘度有所改善,同时可服用肠溶阿斯匹林75mg,每晚一次,或定期输液如黄芪丹参液,以改善血流变。
(二) 重视各种先兆症状
如胸闷、憋气、心慌、出汗、胸痛、发作性头晕、肢体麻木、性格反常、一侧肢体功能障碍等,以上都是心肌梗塞及脑梗塞的先兆症状,一旦出现应积极进行干预治疗。
(三) 定期监测各项指标:
如血糖、血压、血脂、血流变、体重指数、心电图、脑血流图。
通过以上介绍,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工作现在大家都清楚了吧。
责任编辑:陈江涛 WWW.1168.TV 2010-12-20 8:5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