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可融券卖空
目前市场对于医药行业未来高增长的乐观预期是否能够实现呢?历史数据对这一点提出质疑。如果投资者稍加观察,不难发现沪深300指数医药行业的成分股绝大部分是2001年及以前在沪深两市主板上市的公司,而仅有的两家中小板公司(新和成、华兰生物(002007,股吧))也在该板块的开山鼻祖(*早上市的8家公司)之列。这个角度看,目前支撑医药行业(尤其是行业中的小市值公司)高估值的高成长性预期值得怀疑。
如果观察中小板成分股,可以发现在2004年中小板开板到2008年IPO暂时停止的四年期间,在该板块上市的医药企业不在少数。但在当前中小盘股票估值泡沫化的情况下,这些公司却仍无一家能够进入沪深300指数之列。可以看到,上市之后这些公司的盈利能力相比之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而且连续3至4年的低迷表现,也无法用资产规模扩张导致净资产收益率的暂时下降解释。由此可以判断,部分公司在上市之前通过盈余管理抬高业绩,以获得更高发行价的可能性较大。
当然,我们不能就此判断历史会简单重复,即在2009年IPO重启之后上市的医药行业公司,*终也会像很多医药公司一样褪去高科技、高成长的光环,沦为平庸。从中长期来看,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更多地是一个均值回归的过程,即趋向于行业乃至市场的总体水平,短期的高收益或高速增长在多数情况下是难以持续的。而且在2009年发行制度改革之后,目前IPO的估值水平远高于目前一些公司上市时的水平。如果IPO重启后上市公司的未来成长速度未能达到其估值水平反映的市场预期,则投资者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尤其是在未来市场持续扩容,而宽松货币政策难以长期维持的环境下。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沪深300指数医药行业的总体估值水平显著偏高,而从历史表现来看,其未来发展前景仍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因此该行业当前估值水平下总体投资吸引力较弱,建议投资者暂时回避。
由于国内制药行业的“山寨”特性中短期内难以改变,缺乏研发方面有明显优势的公司,因此投资者可能需要更多地考虑行业内有相对稳定的盈利能力,在部分细分领域或市场处于优势地位,而且经营状况不过分依赖于单一产品的部分上市公司,当其估值回到相对合理的区间时可以适当关注。而对于行业当中一些经营乏善可陈,估值泡沫却相当严重的公司,则可考虑将其作为融券卖空或现货结合股指期货构建空头头寸的对象。
责任编辑:小季 WWW.1168.TV 2010-12-22 9: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