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类止痛药是否具有成瘾性?如何科学合理使用?
★*常用的阿片类药物有哪些?临床主要用于哪些疾病?
1.吗啡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药物,它具有很强的麻醉和止痛作用,通常用于严重的创伤、烧伤、战伤,以及癌症晚期引起的疼痛治疗。用于心脏平滑肌引起的心绞痛患者,应与解痉药合用。吗啡可引起呼吸抑制,头晕、恶心、呕吐、瞳孔缩小等。若吗啡使用过量,会出现深度呼吸抑制、瞳孔缩小、昏迷等症状,并伴有严重缺氧及血压下降。孕妇、婴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颅内压升高患者禁用吗啡。
2.芬太尼是迄今发现的*强效的阿片类物质之一。其镇痛作用产生快,静脉注射后1分钟起效,5分钟达到高峰,维持作用约10分钟。肌内注射后约15分钟起效,维持约1小时~2小时。适用于各种疼痛及外科、妇科等手术过程中和手术后的镇痛;也用于防止或减轻手术后出现的谵妄;还可作为麻醉辅助用药;或与氟哌利多配伍制成“安定镇痛剂”,用于大面积换药及进行小手术的镇痛。
3.羟考酮是阿片受体激动剂,其效力是吗啡的两倍。口服生物利用度高于吗啡,可在1小时内起效。止痛剂量无封顶,长期用药无蓄积。对于部分神经病理学改变的疼痛患者,如宫颈癌引起下肢疼痛的女性患者,羟考酮似乎比吗啡更有效。
★阿片类止痛药是否具有成瘾性?
阿片类的不良反应之一是成瘾性,所谓成瘾特征是持续地、不择手段地渴求使用阿片类药物,其目的是为了达到“欣快感”。这种对药物的渴求行为导致药物的滥用。虽然近年来疼痛治疗阿片类止痛药用量出现明显增加的趋势,然而滥用阿片类药物的人数却呈现下降的趋势,证明阿片类止痛药物医疗用药并未增加阿片类药物滥用的危险。
因此,对计量需求的增加并不是阿片类药物“成瘾”的信号,随着疾病的缓解,疼痛减轻,阿片类药物剂量是可以逐步减少的。此外,成瘾性的发生率与给药方式有关,直接静脉给药使血药浓度突然增高,易于导致成瘾。在慢性疼痛中采用阿片类药物的控缓释制剂,药物在胃肠道缓慢释放,使血中药物浓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恒定,成瘾的现象及其罕见。★阿片类药物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呢?
答:一般认为,需长期使用镇痛药的病人,用阿片类药更安全有效。相比之下,非阿片类药物可引起胃肠道和肝肾毒性。因此,若能正确使用,阿片类药物应该比非阿片类药物要安全。按时、及时使用镇痛药,更为安全有效,可以减少患者因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同时所用止痛药剂量和强度也*低,不良反应也小。长期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口服或透皮贴剂按时给药,可以避免出现不稳定的血药浓度。阿片类镇痛药的用药剂量,患者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只要治疗需要,都可以使用*大耐受量的阿片类镇痛药。当患者要求增加阿片类药物剂量时,可能是因为对药物产生了耐药,但这种现象非常少见。多数情况下,患者要求加大剂量,是假性耐受或假性成瘾的结果。但也可能是因为医师的治疗剂量本身就偏低,无法提供充分镇痛;也可能是肿瘤的进展,导致原有疼痛加重,或出现了新的转移或者骨质破坏甚至病理性骨折。
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原则:①尽量口服;②按时而非按需给药;③按阶梯给药;④按个体给药;⑤注意细节及实际效果,包括副作用防治。事实上,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并非就是被“判了死刑”。相反,根据癌痛病情需要使用阿片类药物,能降低因疼痛导致死亡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有效**生命期限。合理使用,阿片类药物是造福患者的良药。如果滥用,它就是魔鬼。因此,我们呼吁“消除疼痛是基本人权”正确合理使用阿片类药物,争取让患者达到微痛休息和微痛活动的目标,*大限度保障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