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药降价(上)
外资药过期的特权
12月12日,发改委正式下调部分单独定价药品的*高零售价格。此次降价涉及抗生素、心脑血管等十七大类174种药品。外资药成为此次降价的主要调控对象。降价的174种药品中,有40家外企的107种产品,占比近62%;如常用消炎药物头孢曲松从原来的93.8元一下子降到65.7元,常用降压药卡托普利从34元降到22.1元。
发改委网站相关信息显示,根据有关药品成本及市场供求变化,发改委将分期分批降低偏高的药品价格,以进一步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根据测算,调整后的药价将比先前规定价格平均降低19%,预计每年可以减轻群众负担近2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此次降价并非仅仅针对外资药品,但它在更大的意义上是一个信号:外资药将不再享受“超国民待遇”。据其介绍,目前我国所有三甲医院全年药品销售额中,70%以上为外资药。而外资药多为原研药,享有单独定价的权利。
所谓原研药就是原创性的新药,经过对成千上万种化合物层层筛选和严格的临床试验才得以获准上市,一般需要花费15年左右的研发时间和数亿美元。在我国市场上,原研药主要集中在国外独资、中外合资的制药企业中。但这些药品大多已经专利过期。
与之相对的是仿制药。仿制药仅复制原研药的主要分子结构。国内药企大多生产的是仿制药。
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网**马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自2000年以来,原研药就在我国享有单独定价的权利,这些药品可以不受“国家降低基本药物价格”的制约,直接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并同样享受全额报销的条件,在目前使用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就有70多家企业的325个西药品种享受单独定价的政策。
“我国保护原研药,初衷是为了鼓励外资药企将更多的创新药带入中国市场,利用市场交换技术,但是,现实是大多数外资药企都没有将生产技术转移到中国来,只是将中国当作产品销售市场。”马华说。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就一直反对这种“原研药特权”。“‘原研药’只是中国特有的概念,专利过期就是过期了,已经不受法律保护了,但是在国内是行政命令给了它新的保护,从而造成不公平的药品定价机制。”于明德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据介绍,在单独定价的325个品种中,由外资企业生产的有190多个品种,而这190多个品种几乎都有对应的“国产产品”,但是,由于外资药戴上了“原研药特权”的帽子,就比“国产产品”“尊贵”了不少。
马华举例说:“*荒唐的就是阿司匹林,德国拜耳研制出阿司匹林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可是他们还能享受单独定价,德国拜耳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售价18.8元,咱们国家自己生产的才1.5元。”
责任编辑:小季 WWW.1168.TV 2010-12-22 14: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