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米酵菌酸中毒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由于地理位置、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发酵玉米面制品、河粉、肠粉(卷粉)、陈村粉、粿条、米线(米粉)、濑粉等湿米粉,以及银耳和木耳等食物,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的风险比较大。
米酵菌酸中毒的常见症状
米酵菌酸是一种脂肪酸,被它污染的食物,如果时间较长产生了毒素,那么正常烹饪加热不能使其灭活,依然能够让人中毒。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为1至2天。一般的发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严重的会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甚至会出现休克、死亡。
怎样避免米酵菌酸中毒
一,严把生产卫生关,不论是生产者,还是个人,都要尽量避免各种致病细菌污染。除了保证器具和生产环境清洁,还应该严格掌控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以及后续的原料保存。
二、在选购河粉、肠粉(卷粉)、陈村粉、粿条、米线(米粉)等湿米粉,尤其是散装销售的,要留意产品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以及是否在冷藏条件下;在选购木耳、银耳时,既要选择正规产品,又要注意销售环境的卫生状况。
三、在制作木耳、银耳类食品时,可以用较高温度的水,或者冷水在冰箱中泡发,错开椰毒假单胞菌的生长和产毒温度,中间可以换一两次水,尽量规避风险。
四、仔细观察,只要发现食物的外观、气味有异常,就不能再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