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未必就善
李大娘体虚多病,在中学当教师的女儿路过街头卖 “药膳”的摊子,买了人参、黄芪、熟地等几味中药,顺路又到菜市场带回两只老母鸡让母亲补身子。谁知大娘吃了第*顿后,不久就感到腹胀腹痛,还连续上了几次厕所,后来向医生咨询,才知道是“虚不受补”。
民间有“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近年来,药膳在我国日渐兴隆,饭店纷纷推出各色各样的药膳,以吸引食客;许多百姓也喜欢把中药材加入膳食材料,自制药膳食用。然而,上述例子表明,吃药膳也要得法,否则不仅对健身无益,甚至酿成“药害”事故。
药膳,为什么不善
食疗、药膳作为祖国医药的瑰宝,因其膳中有药、兼具 营养 和治疗之功效,数千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青睐,那么,吃药膳何以发生不良反应或起不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呢?
原因之一是,选择的药膳与人体体质不符。人有不同的体质,如阴虚、阳虚、阴胜阳衰、气血两虚等。中药的属性分寒、凉、温、热,选择药膳就应根据药物的属性和功用,如体质阳虚型,再食用具有清热泻火的药膳,则会使原有症状进一步加重;阴虚阳亢体质,予性味平和的药膳食用,则不可能使体虚的现象好转。 家庭医生网
我国目前常用的中药材约有5000多种,可供制作药膳的有500种左右。据有关部门的实验研究,其中安全有保障、不用泡制且味道可口的仅有60种左右。如为寒凉属性、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滋阴、生津作用的有沙参、天冬、麦冬、白芍、石斛、决明子、珍珠粉等;为温热属性,具有祛寒、助阳、温中作用的有天麻、杜仲、肉桂、丁香、黄芪、花椒、茴香、党参、鹿茸、熟地等。
责任编辑:陈江涛 WWW.1168.TV 2011-1-21 13:0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