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防治高血压?
一种药“包打天下”已过时
“了解你的血压,控制你的血压,控制血压务必达标”,是高血压防治工作中*著名的口号,其中的关键词是“控制”。
强调某种药物进行降压的观念已经过时。近年多项大规模研究表明,只有1/4的高血压患者适合单用某种药物,而多达3/4的患者需要同时服用两种以上药物才能控制血压达标。
不同的降压药由于作用机制不同而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如预防脑卒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优于β阻滞剂,钙拮抗剂优于利尿剂。联合用药的目的是为了追求1加1大于2的协同效应,同时相互抵消不良作用。在费用方面,刘力生指出,联合用药的费用并不比使用单药贵,因为剂量小了,而且副作用也减轻了。
鉴于此,当前美国的高血压防治指南已经明确:凡是收缩压高于160毫米汞柱的高血压病人,一开始治疗就实行联合用药。而在我国,目前联合用药控制血压还没形成气候,主要原因一是适宜的组方少,进口组合价格较贵,二是医、药脱节,搞药的对高血压防治新观念一时还不够了解。
强调药物的器官保护作用
随着对高血压认识的深入,当前国际上对高血压已经重新定义,即高血压是一个由许多病因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征,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及结构的改变。
刘力生告诉记者,新定义把高血压从单纯的血压读数扩大到了包括总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腹型肥胖”;又如把糖尿病列在单独一栏,突出了它作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重要性;反映肾脏状态的微量白蛋白尿和血清肌酐轻度升高均被视为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征象之一;C-反应蛋白也被列为危险因素(或标志物)等。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这就要求医生在降压的同时,干预患者检查出来的所有可逆性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异常和血糖异常等,减少靶器官损害,适当处理病人同时存在的心、脑、肾病等各种临床情况。体现在治疗目标上,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应是140/90毫米汞柱以下,而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等高危病人,血压应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老年患者收缩压应降至150毫米汞柱以下。
刘力生说,研究证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能具备独立于降压之外的器官保护作用。因此,我们不仅要考虑积极控制血压,还要考虑哪些抗高血压药物可以改善临床预后,降低心血管事件,实现抗高血压治疗的**目的。
责任编辑:季芸 WWW.1168.TV 2011-2-8 15: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