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热 风寒的感冒食疗方

健康知识2011-02-15 12:00:00684阅读
  上感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简称,又称普通感冒。主要是指鼻、咽喉粘膜的急性炎症,多由病毒感染所致,此外还有细菌感染,是小宝宝*常见的疾病之一,一年四季都可发,尤其冬春季节*容易发病。
  “上感”的症状小宝宝感冒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多伴有发热,体温可达38~40℃左右,持续1~2天甚至10余天。宝宝还伴有精神不振。食欲不好、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有的被误认为肠胃炎。其他还有鼻塞、流涕、流泪、打喷嚏、咳嗽、嗓子疼等症状。小宝宝还有可能因为鼻塞而张口呼吸或者拒乳。
  “上感”护理和治疗
  好好休息可能是医生给感冒宝宝从始致终的“一味药”。
  而且医师通常会建议至少到退烧后一天都要让宝宝注意休息。多多喝水对感冒宝宝也很重要,一方面喝水补充宝宝因为出汗发烧丧失的水分,另一方面也利于宝宝的代谢,帮助发烧宝宝降低体温。调节饮食减轻宝宝的肠胃负担。妈妈要给宝宝做一些有营养、易消化的可口饭菜。母乳喂养宝宝不愿意多吃奶不要勉强。如果出现发烧就要注意合理的物理降温或者吃退热药降温。一般38.5℃以下采取物理降温,38.5℃以上就要吃退热药降温了。
  密切观察
  宝宝是否有与感冒不相符合的表现,因为有些疾病的早期症状与感冒症状相似,如麻疹、支气管肺炎、中毒型菌痢等的早期都有高热、寒战和上呼吸道不适症状,类似于感冒。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其特有的表现。当发现这些表现时要及早送医院检查。慎用抗生素一般来说,如果只是单纯的病毒感染就不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只需多喝水即可。感冒属病毒感染,有时为了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可预防性地给予抗生素药。切忌盲目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注意通风生病了也要做,不能宝宝生病就门窗紧闭,每天要保证2次通风,每次大概15分钟。如果怕宝宝直接被风吹到,可以各个房间轮流通风,把宝宝抱到没有开窗的房间里。
  防感巧支招
  锻炼身体
  父母平时需关注宝宝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加强对疾病的抵抗力。抵抗力强的小儿一般不易感冒,因此要保证一定的户外活动。但大风天要避免感受风寒。多让宝宝晒太阳,给宝宝进行3浴的锻炼。穿衣适度平时穿衣要适度,不要太多。父母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给宝宝增减衣服,经常摸摸宝宝的脊背和手,以小手温暖、脊背无汗为度。
  空气流通
  要保持室温稳定、空气新鲜流通,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开窗时可以把宝宝抱到其他房间避免直吹。
  注意隔离
  感冒流行季节少外出,避免接触感冒病人。若父母已患感冒,*好戴口罩或用其他方法适度隔离。
  治疗感冒食疗好
  现代医学尚无防治感冒的有效药物。民间采用一些单方验方在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及预防感冒方面有较好效果。
  “风热”感冒食疗方
  宝宝常见的是风热感冒,主要症状有:发热重,轻微发冷,头胀疼,鼻流粘涕或黄涕,咽喉肿疼,咳嗽,痰黄稠,口渴,舌苔黄或薄白。
  葱白香菜汤
  以葱须、香菜根、白菜头各适量,煎水代茶饮,趁热服用取汗。
  米醋萝卜菜
  生萝卜250克,米醋适量。将萝卜洗净切片,加米醋浸数小时。每日当菜下饭。每日1剂。可以辛凉解表,消食解毒。适用于流行性感冒。
  杭菊糖茶
  杭菊花30克,白糖适量。将杭菊花放茶壶内开水浸泡,加白糖适量。每天让宝宝饮服。可以通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适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发热的宝宝。
  “风寒”感冒食疗方
  另一种感冒就是风寒感冒,主要症状有:发冷较重,发热轻,头痛无汗,四肢疼痛,鼻塞声重,流清涕,咳嗽,痰白清稀,不口渴。
  葱乳饮
  葱白2根,母乳(或牛奶)30毫升。将葱白洗净剖开,同母乳一起放入加盖的杯内,隔水蒸熟后去葱,盛入奶瓶内,喂婴儿饮服。每日3~4次,连服2~**,用于婴儿风寒感冒。
  姜糖饮
  生姜5克,红糖l0克。将生姜洗净切丝、放入水杯内,以开水冲泡,加盖浸泡5分钟,再调入红糖,应有足够辣味,趁热服用。服后盖被取汗。可治风寒感冒初起的发热、怕冷、头痛、周身酸痛、无汗、食欲不振、恶心等。这是民间*常用的一种疗法。

        责任编辑:季芸    WWW.1168.TV     2011-2-15 9:43:26
  • 郑 重 声 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1753418380@qq.com。
         合作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