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采购方向
作为很多发达国家招标采购的通行做法,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量价挂钩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在公立医院改革、医保政策调整等相关配套措施均未到位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并不太可能全面推开。
今年初召开的全国卫生系统纪检监察暨纠风工作会议**释放了相关信号,提出“2011年,非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将积极探索带量采购的有效办法,如实行一品一规一厂家的采购办法,或先选择少数几个品种实行带量采购,待取得经验后逐步扩大范围,通过‘量价挂钩’降低药品价格,并解决医疗机构二次议价问题。”
除了对质量的担忧,业内对推广量价挂钩模式的另一担心还在于“单一货源承诺很容易造成行政上的市场分割和垄断,不但无法合理满足城乡居民和不同等级、不同类别医疗机构的用药需求,货源过于集中也可能带来用药风险”。
而在很多地方还没做好基本药物带量采购的情况下,启动非基本药物带量采购自然更是困难重重。业界关注的焦点仍然是质量与价格的博弈。
基药不需要分层,但非基药品种在招标中还是应该分层的。目前国内药品销售医院占了主流,大部分药品需要通过医院去销售,而不中标则意味着无法进场。这对质量好的企业是不公平的。”有企业负责人士表示。
这个模式的复制,必须依赖于企业高度的工商协同,才有底气和实力去进行零差率配送,贴补商业的损失。现在拥有这种实力的企业并不多。”有企业人士表示。而可以预见的是,这些新的采购模式无疑将引发更为紧密的工商协作。
目前要实行质量分层还很困难,缺乏明确且可区分度强的指标。他建议从价格入手,“基本药物应由国家统一定价,地方不能二次议价;而非基本药物则要设置底价,淘汰那些报价明显过低、存在质量隐患、可能存在恶性竞争的企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推行量价挂钩”。
责任编辑:李静 WWW.1168.TV 2011-4-9 8: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