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心脏病之间的微妙关系

健康知识2010-04-06 12:00:00894阅读

  多年来,许多研究都揭示了饮水和心血管病死亡率的关系,研究表明硬度和总溶解固体是两个有益的因素,他们都和较低的心血管病死亡率有联系。硬度是指钙和镁的总量或CaCO3的量。CaCO3越多,水越硬;CaCO3越少,水越软。
  *早对饮水和心脏病关系的研究是由Schroeder在1960年开展的,在他的论文“心血管病死亡率和净化水供给的关系”中,分析了美国163个大城市的水质,化验了21种成分,并和心脏病相关联,他总结道:“某种因素,或许在于硬水中,或许未察觉或存在软水中,与较高的衰退性心血管病死亡率相关。”
  1979年Comstock 在总结了50项研究成果后,得出以下结论:水的硬度和心血管病死亡率间的相关性是存在的。太多的研究统计表明这种相关性是很明显的,以至于不可能出现偶然或取样的错误。他还提出这种联系的原因在于某种基本元素的缺乏或某种有毒元素过多,当然两种情况同时出现也是可能的。
  在经过30年研究后的今天,我们仍得到Schroeder当初的结论——喝软水要比喝硬水易得心血管病。
  近年来已有些报告分析了饮水中的某种具体元素以及它们与心脏病可能有的关系。一位研究者研究了锌,另一位研究了铜,再有一位研究了硒等等。当你读这些报告时,你就会得到一种不一致且迷惑的印象。但是如果你看得广一些,如果你看到对硬度的研究,你就会得到十分一致的结果,也就是说水越硬,心脏病的死亡率越少。
  在我们强调某些主要研究之前,先讨论一下TDS(总溶解固体)。TDS是用来度量饮水中所有矿物质的指标。TDS不仅包括钙和镁(硬度因素),也包括锌、铜、铬、硒等。Sauer分析了92座城市饮用水的23个特征(“水和死亡危险性的关系”),发现了喝含高TDS水的人们,死于心脏病、癌症和慢性病的机率比喝含低TDS水要少些。
  一般水的硬度越高,其TDS也越高。虽然大多数关于心脏病的研究并不针对TDS,而只针对硬度, TDS这个因素仍被提出,或许还起重要作用。
  如果我们越孤立地研究单个矿物质的作用,我们可能忽略了如硬度、TDS与pH这些存在于水中的综合的、全面的有益要素。以往研究的不一致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仅仅关注研究健康饮用水中的单个有益元素。
  让我们看看一些主要研究。在英国,从1969-1973年英国区域硒性心脏病研究分析了253座城镇,他们发现软水地区心血管死亡数比硬水地区高10%-15%,他们提出*理想的硬度大约是170mg/L。
  在美国,Greathouse和Osborne研究了年龄在25-74岁,分布于35个不同的地区的4200个成年人。他们发现了什么呢?仍旧是硬水地区心脏病死亡率低于软水地区。在Oak Ridge国家实验室的一份报告中,提出硬水中的钙、镁能够降低心脏受冲击的危险。这项研究比较了1400多名威斯康星州的男性公民,他们喝的是自己农场的井水,结果是喝软水的农民患心脏病,而喝硬水的农民大部分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有时,*好的试验是那些自然状态下默默进行多年的试验,一些水研究揭示了相邻的两个城镇的比较,其中一个城镇把原来的硬水变成软水,这个行动的后果是什么呢?是较高的心脏病死亡率。我们在英国的两个城镇Scuntirope和Grimshy也看到这一现象,这两座城镇原来都饮用硬度为444mg/L的水,心脏病死亡率相同。当Scunturope市把他们的水软化到100 mg/L,几年后心血管的发病率猛然上升,而Grimshy仍保持原有的百分率。这样的情况也同样发生在意大利的Crevalcore市和Montegiorgio市以及Abruzzo地区。
  美国科学院总结道:在美国,理想的饮用水能够使心血管死亡率减少15%。
  当我们阅读这些研究报告后,可以总结出两点:首先,水的硬度和心脏病死亡率有明确的联系,我们应尽可能饮用硬度大约为170 mg/L的水,这个标准在英国是理想;其次,TDS和心脏病死亡率间也有确定的关系,TDS越高,心脏病发作率越少。水中含有适当的硬度和TDS是有益的,构成了健康饮水。

        责任编辑:火爆医药视频招商网 小季     WWW.1168.TV    2010-4-6 14:19:53

  • 郑 重 声 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1753418380@qq.com。
         合作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