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的养生大放送

健康知识2011-06-27 12:00:00810阅读
    秋天的保养,可分两个阶段。”北京同仁堂江门药店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鄢爱珍介绍,在广东,立秋后到10月底可算初秋,气候与夏天差不多,以清热祛湿为主,之后就进入深秋,秋燥比较明显,应注重滋润养肺。
    防暑
    立秋虽过,但三伏天还没结束,广东的天气还是一如仲夏时节的闷热,因此又有“秋老虎”一说,江门五邑中医院名中医工作室主任杜发斌介绍,初秋时节防暑还是非常重要的。防晒、去湿、补水等工作还是不能偷懒,还要多喝水、多吃应季蔬果。
    防燥
    入秋后,随着空气湿度降低,空气和皮肤都会变得干燥,身体因感受燥邪容易发生疾病,如皮肤干燥、鼻咽干燥、干咳等,中医称为“秋燥”。因此,也要注意防燥,这包括以下两方面:
    皮肤防燥:提防冷气诱发荨麻疹
    皮肤防燥,除了预防皮肤干燥发紧,还要注意皮肤病的反复。夏秋是荨麻疹多发的季节,据鄢爱珍介绍,荨麻疹主要发生于过敏性体质者,特别是对粉尘、螨虫、冷空气过敏的人士,应该注意避免过敏源。据介绍,近日一名就诊的小孩就是与家人在商场逛街后,出现肚子痛、手脚和身上长着红色风团的荨麻疹症状,而且风团奇痒无比。原来该名小孩对冷气过敏,而商场这些公共场所温度都调得比较低,室内外温差较大,加上人多空气差,就诱发风团。对此,鄢爱珍解释道,当温差逐渐**,皮肤的适应能力差,稍遇刺激就会反复。因此,有此过敏症状的人士,应该备一件薄长衫,并且少去公共场所。另外,还要注意禁口,少吃或不吃辛辣的食物,不吃海鲜。
    体内防燥:要一边养肺一边排湿
    秋燥除了皮肤干燥,还包括湿燥和凉燥。所谓温燥主要是因亢旱燥气、湿热而发病,类似风热感冒,多见于初秋,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发热,干咳无痰,另外还有咽喉肿痛,心烦口渴等;而凉燥,是指因秋凉燥气而发病,类似风寒感冒,多见于深秋,主要症状也包括头痛发热,口干舌燥,干咳不断。
    干燥的天气易使身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根据中医理论的“秋养肺”一说,因此杜发斌建议慢性肺疾病患者要小心防治,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气肿等患者,既要防燥,还要防感冒。注意天气的突变,及时添衣保暖,以免感冒加重病情,同时一旦感冒应该及时看医生,而不要胡乱吃药。
    另外,立秋也是清热排湿的好时节,而刮痧就是清热排湿的一处良方,据鄢爱珍介绍,民间有“立秋时节刮刮痧,个个活过八十八”的说法。日常生活中容易积聚各种毒素,夏天天气湿热,毒素排不出。到了立秋,开始进入清热排湿的好时节。“刮痧能够把黏附在血管壁的垃圾和废物排出体外,让血液得到净化。”
    养生贴士
    初秋宜清淡,深秋多吃白色食物
    在初秋的时候,广东的暑热天气和夏天无异,鄢爱珍建议保留夏天的饮食习惯,如吃一些冬瓜、丝瓜、凉瓜,清清湿热。“没必要急着吃一些太滋润的食物。”鄢爱珍介绍,太早吃秋天滋润的食物,容易让体内的邪气得不到宣泄,因此要补也*好等到深秋和冬天。中医的理论认为,五味、五色皆入五脏,红入心、青入肝、白入肺、黑入肾、黄入脾,因此在“秋养肺”的深秋季节,宜多吃白色的食物,如*有名的润肺佳果——— 雪梨,另外,还有百合、麦冬、白木耳、白萝卜等。
    饮食调理,需配合充足睡眠养生
    “广东人对于养生非常重视,但大部分人都只重视食疗,而忽视了非常重要的睡眠。”鄢爱珍指出,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当人睡眠不足时,就会产生疲劳感,免疫力下降,造成亚健康。而晚上11点至凌晨3点,是内脏排毒和人体免疫力*低的时候,*好处于深睡眠状态。因此不管什么季节,都要保证充足睡眠,*好晚上11点前睡觉。

        责任编辑:李振楠    WWW.1168.TV    2011-6-27 9:42:33
  • 郑 重 声 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1753418380@qq.com。
         合作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