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微波炉食物产生大量癌细胞?

健康知识2011-07-12 12:00:00666阅读
    该书列出了微波炉加热食物的数宗“罪”:会产生致癌物;导致男女荷尔蒙分泌减少;大量破坏维生素及营养……
    对此,武警广东总队医院营养科曾晶主任认为,微波炉作为现代家庭、办公室的“亲密伴侣”,应予以客观评价:“会产生致癌物有点危言耸听,暂无任何确凿证据;但用微波炉加热食物确实会导致维生素流失,所以建议市民不要用微波炉加热青菜。”此外,**提醒,长期食用微波炉食品不一定导致内分泌受影响,但守在微波炉前却有可能吸收辐射而改变荷尔蒙水平,而且会破坏视力。
    长期吃微波炉食物会产生大量癌细胞?
    *近,新加坡营养学博士洪山本先生所着的《疾病的形成与防范》一书中抛出的“微波有害论”让不少网友和**都大感惊讶。该书指出,前苏联人作了许多研究,发现:用微波炉加热肉类后会产生一种致癌物;微波过的牛奶、水果、麦片中的氨基酸会转化为致癌物;蔬菜微波后,会将植物生物碱转化成致癌物。
    该书接着写道:根据前苏联、德国、瑞士等国所作的“微波炉对人体危害”的研究,发现许多负面结论:
    长期食用微波炉食物会使男女荷尔蒙分泌量减低或改变;
    微波炉食物的副产品会长期而**性地残存于人体内;
    微波食物中的矿物质、维生素及营养大量减少,或变成致癌物或转变成不能被身体分解的合成物;
    微波炉烹煮的食物使蔬菜中的矿物质改变成会破坏人体健康的自由基;
    微波炉食物能引起胃癌,研究发现,有些胃癌及肠癌,皆与常吃微波炉食物有关,这或许解释了何以美国人近年来患直肠癌的比例增加如此迅速;
    长期吃微波炉食物,易使身体产生大量癌细胞;
    长期摄取微波炉食物,由于其中营养已被破坏,将使身体免疫系统出问题。
    微波加热食物会致癌暂无科学依据
    曾晶对微波炉加热食物会导致致癌物产生的观点进行了抨击。“这种言论很不负责任,现在世界范围内都在广泛使用微波炉,如果真的有致癌物产生,早就会公布甚至停用微波炉了。而我们暂时还没有听说有确凿的科学依据可以证明致癌物生成与微波加热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这种观点是耸人听闻的。”她表示。
    她指出,与该书观点相反,目前有大量的文献和科学杂志表明:由于微波食品的加热**、温度低,所以产生的致癌物就少,比其他加热方式的安全性甚或更高。她介绍,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即宣布“没有任何科学根据显示微波烹调的食物有害健康。吃微波炉烹调的食物发生食物中毒是极少数的,属偶发性的,其原因主要在于微波炉加热不均匀,加热时间不够充分所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因此,使用微波炉烹调食物,对人健康无害。”
    隔夜青菜
    *好别用微波炉加热
    使用微波炉加热食物是否真的会让营养“挥发”?“该书指出微波会破坏食物中的营养,导致有益成分大量减少,实际上,在加工、烹饪菜肴的每个环节,都会不同程度地导致营养成分流失。”曾晶表示,无论是洗、切还是蒸、煮或者微波加热,都会导致营养素尤其是不稳定、易氧化的维生素C等受损。“所以不能把所有罪名都归在微波炉身上。”她说。
    曾晶表示,以不同食物为例,像用微波炉对红薯之类加热,营养丢失量甚至可能低于传统烹调方式;用微波炉快速解冻冷冻食品,营养物质也损失不大;而青菜类如果进行微波加热,则确实会造成营养成分较大破坏。“总的来说,微波烹调的营养素损耗与烹调的程序选择、是否加水及烹调时间有关,结果并不会太夸张。”她说。
    “需要指出的是,现在很多白领喜欢自己带便当到办公室做午餐,中午用微波炉加热。建议*好不要携带隔夜青菜在便当中,因为这种情况确实有致癌风险存在。”曾晶向记者解释,如果青菜是提前炒好的,由于已放入盐,所以有不少钠离子处在菜肴中,维生素在碱性环境中特别容易氧化,导致青菜营养成分受到较大破坏;而隔夜的青菜会产生不少亚硝酸盐,长期吃会增加患胃癌等消化道肿瘤的风险。
    “同样的道理,如果炒或煮青菜太久,导致维生素氧化,甚至可能比微波炉加热造成的营养损失更厉害。所以对于青菜烹饪提倡现切现炒现吃,而且不要炒、煮太长时间。”她提醒。

        责任编辑:李振楠    WWW.1168.TV    2011-7-12 11:28:15
  • 郑 重 声 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1753418380@qq.com。
         合作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