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误区才致野蘑菇中毒
大蒜可解毒在民间尤其是湖广大部分农村地区,都流传有大蒜解百毒的说法,不管烹调什么食物,只要在其中加一些大蒜便可起到解毒作用。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错误观念,大蒜中的主要成分是蒜氨酸及蒜辣素等,实验证明它们对某些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对毒蘑菇中的毒素(如毒蕈碱等)却无任何分解或降低作用。
银针可验毒在我国民间自古就盛传银针验毒之说。银针插入食物,如果银针变黑说明有毒,假若未变黑无反应则说明**。其实这很不可靠。银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一般和强酸、强碱、盐、氧化物等都不反应,而保持银白色金属光泽,很难变黑。银针在含有硫化物、砷化物等的水溶液中表面虽会变黑,但反应物浓度要达到一定的量,也就是说检测的灵敏度很低。因而一般食物中微量的硫化物、砷化物用银针是无法检出的。如果毒物不含硫及砷,比如毒蘑菇、亚硝酸盐、农药、毒鼠药、氰化物等,银针与它们接触时并不会出现黑色反应。有毒蘑菇的毒性物质主要是生物碱类,它与银针根本不起化学反应,即使浓度再高也无法验出。因此,用银针验毒是很不可靠的。
经验可识毒根据传统的个别简单方法和特定经验,来识别不同地方复杂多样的毒菌和食用菌是造成误食中毒的原因之一。在许多蘑菇中毒的事件中,部分受害者就是由于相信了一些不科学的“毒蘑菇识别方法”.如有的说“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这“鲜艳”和“好看”本身就没有**的标准。事实上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等蘑菇却极有毒。有的认为“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毒”,实际上,著名毒菌――豹斑毒伞却常常被蛞蝓摄食,不少有毒种类可以生蛆。还有许多人认为毒蘑菇可以根据外观、味道等特征来鉴别。事实上,一般人们很难用肉眼来区分野蘑菇是否有毒,只有通过从种类上识别和不轻易采食来加以防范。
责任编辑:耿永亮 WWW.1168.TV 2011-10-8 15: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