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的中国营销(三)

健康知识2010-05-19 12:00:00782阅读

    如以短信为例,*近的调查结果显示,多达94%的美国人认为,只有手写的便笺、卡片或小礼物才是表达关心和拉近情感的*佳方式,用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等方式向别人表示问候,是一种非常失礼的行为。因为,多数美国人们爽朗直率,他们更喜欢直接通电话。但是与西方民族相比,中华民族个体意识比较淡薄,在交往中奉行克制与含蓄,不强调直率地表现自己。于是,短信人际交往便成为中国人民族性格的合理选择。据统计,到2005年底,我国手机用户发送短信总量为3046.5亿条,平均每天有9亿条短信在中国用户的拇指间传送。从2000年10亿余条的短信发送量到2005年的3046亿条,6年间增长了300倍。有趣的是,2004年全球的手机短信发送总量是5100亿条,中国就占了三分之一,而美国1.5亿手机用户一年的短信发送总量还不到中国人一个星期的发送量。
    第四,是*为重要的。因为前文所述的消费错位现象,你根据某种消费表象为消费者量身打造的产品,也许根本就不是他们所需要的。说白了,就是你爱的人却不爱你,你不爱的人却阴差阳错的爱上了你,这就是因为错位。
    例如,零点*近所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我们的人群中间25%左右的人有非常突出的装嫩心理,其中男人的装嫩周期是8年,也就是说如果他是40岁的话就愿意表现出来是32岁,女人比男人还厉害,一般是装10-12年。这就告诉我们,产品在市场上定位,比如卖给27岁的人群,27岁的人群喜欢把自己装扮成21、22岁,所以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就要把产品做得面向22岁,才能获得那个27岁的人群。
    还如,目前城市居民的消费普遍具有向上选择的进取性,每个阶层的人都在向上看,向往并希望拥有上一阶层人群的经济生活方式。收入较高的人可以用常规的购买力进行全面的奢侈消费,收入较低的人虽然不能全面支撑自己奢侈消费,但能够通过减少自己日常消费的种类或者进行
    有限频率的消费来购买某些奢侈品,使得自己貌似社会较高阶层。特别是在我们这个快速转型、没有为不同阶层设置刚性约束的社会中,这种错位消费的现象更容易发生。例如,你在上海的街头经常可以看见,一个时尚的漂亮MM提着一个上万元的LV包,与平民百姓一起灰头土脸的挤着公交车,这个包可能是她辛辛苦苦攒了几个月的薪水买下的。
    再如,2006年流行于网上的经典段子:“我们刚吃上肉,你们又吃菜了;我们刚吃上糖,你们又尿糖了;我们刚能歇会儿不用出汗,你们又去健身房、桑拿房流汗了;我们刚吃饱穿暖,你们又开始减肥了;我们刚把青菜上的害虫灭掉,你们又爱吃虫子啃过的青菜了。”这个段子生动的描绘了中国城市与农村的错位消费现象,即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农民朋友们在追赶着城市的时尚潮流。这时,如果你再说你的产品是为农民兄弟们量身打造的,估计他们该不会买你的帐了。
    *后,是传播错位。
    西方营销理论告诉我们,营销传播要以品牌为导向,以品牌核心价值为传播焦点,树立品牌形象。这在当前中国市场,仍然是不恰当的。 

        责任编辑:小季     WWW.1168.TV    2010-5-19 18:40:25

  • 郑 重 声 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1753418380@qq.com。
         合作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