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营销的新出路(一)
学术营销,就是要以处方药产品特性和临床价值为核心,提炼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卖点,通过多渠道与目标受众沟通,实现客户价值*大化,*终实现产品推广销售,并*终实现品牌忠诚的营销模式。
通俗点说:就是用学术来驱动产品卖货。
以往的处方药营销模式,追求短期**,方式以带金销售、人员推动为主,缺乏系统性;学术营销则更注重长期效应,目标是持久盈利,方式以推拉结合,注重短期销售和品牌效应的积累,更在乎整合性。
可以说,学术营销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成熟、高效的营销系统,通过向上下游整合研发资源、学术资源、人力资源、渠道资源等,快速有效地把新产品推向市场,做成**产品甚至“重磅炸弹”。分析外国制药巨头成长史,莫不如是。
那么,建立学术营销系统,从哪些点着手呢?
笔者分析市场环境后认为,学术营销,可概括为四个组成部分(构成和关系如图一,分类组成如图二):媒体性学术活动(广度)、会议性学术活动(深度)、人员学术活动(精度)、临床学术活动(忠诚度)。下面笔者一一说明。
媒体学术:广度传播,高效拉动
处方药媒体传播,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阶段,处方药可在大众媒体做广告,成就了众多产品,如严迪、利君沙等。当时的策略是“大众媒体+终端推动”。
第二阶段,大众媒体广告禁播,处方药以推动为主。
当下,反商业贿赂促使“挂金销售”模式萎缩,“推”式策略受到限制。媒体“拉动”地位日益重要。策略转型为“专业媒体拉动+会议和临床推动”,二者缺一不可。
专业媒体是什么?笔者认为,是放大镜、是催化剂、是扬声器。能在广度上,为药企地面学术营销,做好舆论引导和铺垫。
因此,那些既往忽视专业媒体价值的药企,应该摆上战略地位。整合医药专业媒体,在高空做好学术信息传播、企业公关宣传,进行品牌建设。先行者如正大天晴、扬子江、新谊医药集团等,高效。
哪些媒体有价值呢?从发行量、终端覆盖面、影响力、到达率等方面考量,《健康报》、《医学论坛报》、《中国医药报》、《医药经济报》,中华医学会的“中华”、“中国”系列杂志,特别重要。
其中,《健康报》每周5期,直属卫生部,办刊75年,发行量40万份,在专业报刊中属于“老大”。该报在市级医院、社区、卫生院、县乡镇医院各科室都有广泛覆盖,每期覆盖300万医务人员,是开拓医院市场的优选媒体。另外,《健康报》在卫生部行政机构、医院管理者中有广泛影响力,对塑造企业品牌、开展招投标工作,也有很大的价值。特别适合内资药企产品结构和企业现状。可以说,《健康报》近乎医药行业的中央电视台,值得重视。
《医学论坛报》为周报,发行量约10万份,其内容学术性比较强,但也限制了其媒体受众,只能是高学历(硕士以上)者。相对外国药企的高端产品更为适合。
其他两份报纸,都是既做商业客户,又做医院终端,相对而言,更利于药企招商、做企业品牌宣传。
医学专业杂志,以科室为单位,如内科、外科等,针对性较强,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的相应科室,针对性选择,也能取得一定的传播效果。
报纸和杂志媒体,需要通过实效的组合,才能实现低成本、高效传播。
在传播内容上,以产品策划为基础,以提高医生临床用药价值为核心,用学术论文、临床综述、产品软文、知识竞赛等丰富的形式,体现产品的专业性、科技含量、产品质量、安全性等;同时可配合产品硬广告,进行软硬结合的综合宣传。
必须注意的是,媒体传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期积累,才可以深入人心,从量遍到质变。如果希望上媒体后,销量快速增长,是不现实的。
除纸质媒体外,网络媒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会用网络媒体,如“好医生”“丁香园”等媒体,都能实现对广大医生的覆盖。
其余媒体,可通过刊物、直邮、服务热线等。
在媒体传播中,总的原则是,认真分析产品临床价值、医生处方习惯,提炼富有竞争力的差异化卖点。根据产品生命周期,进行产品学术传播。同时,与地面的会议学术推广、临床推广互动,**影响力。
会议学术:深度做透,重点挖掘
会议学术推广的重要性无虚多言。笔者在拙文《处方药推广:向会议营销取取经》一文。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会议学术是深度沟通,对重点市场开发,属于打攻坚战。面对面沟通,深度传播。必须和媒体学术相互配合。
另外,无论是科内、院内、区域内、全国性学术会议或产品推介会,还是中华医学会组织的各学科年会等,掌握学术机构资源、**资源,通过**宣讲,起到“意见**”的学术带头作用,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而会议讲解内容,应该增强学术性,从医生实际临床需要出发,不能单纯地产品推介为目的。如诺氏制药赞助的“中国卒中中心建设2006全国城市巡讲”,聘请北京、广州神经科**,讲解内容以卒中的诊断和治疗和预防反复,介绍欧美卒中二级预防等,在讲稿中对诺氏产品予以体现。这样,医生主观收获大,产品信息接受度高。
笔者认为,好的学术推广,应该是“置入型广告”,把产品融入到临床诊疗知识中,潜移默化实现信息传播。而绝非硬性灌输。
而学术推广会的会前策划、物料准备、邀约拜访;会中中的氛围营造、流程控制;会后的跟踪推进、媒体发布等,环环相扣,同样重要。
人员学术:精度沟通,促进上量
尽管“挂金销售”被禁,尽管医药代表们一度风声鹤唳。但是,医药代表职位,仍然不可或缺。从1920年,德国拜耳设立专业医药代表制以来,新药尤其是重磅炸弹品种,医药代表功不可没。
责任编辑:小徐 WWW.1168.TV 2010-5-25 10:06:11